皮赘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皮赘的病理病因,皮赘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皮赘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病因尚不明。国外有人认为是肠息肉的一种皮肤标志。高旭之(1994)对大量病例的调查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皮赘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甘油三酯者。认为皮赘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一种皮肤标志。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肿物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类似乳头层的结缔组织。其中有很多毛细血管。根据组织病理有3种类型。
1.丝状型:
可见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及乳头瘤样增生。有大量扩张淋巴管。部分病例(30%)可见到痣细胞。
2.有蒂型:
可见表皮变薄,基底细胞较平而且色素增深,有时真皮很薄。中心部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3.丘疹型:
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规则的棘层肥厚,偶见角囊肿。
皮赘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皮赘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皮赘鉴别诊断
需与真皮痣、神经纤维瘤、多发性小的脂溢性角化病、错构瘤(结缔组织病)和纤维上皮瘤(fibro-epithelioma)相鉴别。
皮赘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皮赘症状,尤其是皮赘的早期症状,皮赘有什么表现?得了皮赘会怎样?
皮赘症状诊断
一、症状:
1.临床表现:
为小的肉色到暗褐色针头大和较大无蒂和带蒂的乳头状瘤,常发生于颈部,往往与小的脂溢性角化病伴发。也常见于腋窝、眼睑,其次为躯干和鼠蹊部。有些带蒂的软纤维瘤呈泪滴状,触之似小的囊袋。偶亦可因小蒂扭曲而发炎,触痛,甚至坏死。患者体重增加或妊娠期常数目增多。结肠息肉患者本病的发生率似较高。以往常报告为肛周软瘊或皮肤皱褶的疾病,现被称为婴儿肛周角锥形隆起(infantale perianal pyramidal protrusions),该病发生于幼儿,通常为女性,皮损发生于前中线到肛门处。随时间经过可消退,一般不需治疗。
2.分型表现:
1)丝状型软纤维瘤
多发,常见于颈侧面,皮损为多发性丝状突起,质软,宽约2mm,长约5mm。
2)蒂型软纤维瘤
多见于颈、面或躯干下部。皮损质软,表面光滑,直径约1cm,通常有蒂。若发生蒂扭转和梗死,可引起疼痛不适。
3)丘疹型纤维瘤
多发性小丘疹,直径1~2mm。丘疹表面有沟纹。好发于颈部和腋下。
三型皮损肤色均呈正常或色素稍增深。
二、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皮赘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皮赘有哪些并发病症,皮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皮赘并发症
1.软纤维瘤是皮肤常见的赘生物,一般少有并发症,部分底部较小,上端较大者,有可能发生蒂扭转,而引起炎症感染,局部疼痛等,甚至导致缺血性坏死。
2.有研究者发现,患有譬如软纤维瘤者,常合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可能是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皮纹外在表现,也有人发现软纤维瘤患者,常合并有肠息肉。
皮赘就诊
皮赘就诊指南针对皮赘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皮赘挂什么科室的号?皮赘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皮赘要做哪些检查?皮赘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皮赘就诊指南旨在方便皮赘患者就医,解决皮赘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体重增加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皮赘患者?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皮肤科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诊断标准:
咖啡色斑常为最早的表现,起于幼年期,在10%~20%的正常人群中也可以见到,但如超过5块,则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 发炎消失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体重正常 后转门诊重点检查项目:
1.皮损组织病理
单发袋状型示表皮变薄、变平,基底层色素增加;多发丝状型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轻度至中度肥厚。真皮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
皮赘检查
皮赘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皮赘的治疗方法,治疗皮赘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皮赘应该吃什么药。
皮赘一般治疗
1.皮赘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化学烧灼:可用酚或三氯醋酸局部涂擦,腐蚀瘤体。
2)液氮冷冻、电凝或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
3)较大皮损局麻下可用电干燥治疗。
2.手术切除:
对较大有蒂损害可在其根部行手术切除。大多不需麻醉,在基底部剪掉,如出血可用氯化铝外用止血。
二、预后:
1.婴儿肛周角锥形隆起,随时间经过可消退,一般不需治疗。
皮赘辨证论治
2.皮赘中医治疗
中医外治疗法:选用五妙水仙膏、水晶膏或除痣膏点涂患处,直至脱落。
皮赘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皮赘应该如何护理,皮赘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皮赘一般护理
皮赘护理
1.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儿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2.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3.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皮赘饮食
皮赘饮食原则
皮赘饮食保健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青菜、芹菜、苹果、猕猴桃、椰子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