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适应症
1.股骨颈基底部骨折、股骨转子部骨折,股骨转子下骨折;
,2.股骨干骨折,内收肌结节上5cm以上之股骨下段骨折。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不适应人群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手术后
1.股骨颈基底部骨折、股骨转子部骨折,股骨转子下骨折;
2.股骨干骨折,内收肌结节上5cm以上之股骨下段骨折。
1.股骨转子部不稳定性骨折;
2.严重骨质疏松,弧形针容易在髓腔内移位;
3.对青壮年,一旦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或下肢外旋畸形等并发症,后果严重,应视为相对禁忌证。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注意事项:
1.术中复位及进针均须有x线摄片或电视x线机监视,以调整进针方向和深度,第1根针x线显露位置正确后,方可接着打入第2、3根或第4根。 2.进针过程中常发生针尖穿出骨皮质,主要因复位不满意,有髋内、外翻畸形存在,或针太长穿出股骨头,有时发生劈裂骨折,多因骨槽太小,故操作过程中应小心谨慎。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术前准备:
1.弧形髓内针直径为3、4、5mm三种规格,长度在33~39cm之间,呈弧形自然弯度。针尖为钝圆形,针尾呈扁平形,与打入器吻合,针尾中央圆孔备拔针用。术前须准备打入器、拔出器、弯针器及骨孔扩大器等[图1]。 2.术前应根据健侧x线片所测髓腔狭窄部宽度(成人平均10.5mm)和股骨长度选择适宜的髓内针,并须多备几套,以便术中选用。 3.术前根据年龄及骨折移位情况,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并发症:
1.进针部劈裂骨折 多因骨槽太小所致。所发劈裂骨折时可改于股骨外髁部进针,或改用其它内固定术。劈裂骨折严重者可用钢丝环扎固定。 2.针向近端移位或向远端滑出 多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针未能完全堵塞髓腔,及/或负重过早所致。处理方法是应延缓负重或提前拔除滑出过长的针。 3.膝关节疼痛 多因进针位置偏前或针尾滑出刺激所致。除术中应注意操作要领外,需延缓负重。对疼痛严重者宜再次手术将针推进或提前拔针。 4.下肢外旋、髓内翻、肢体短缩畸形 大多见于不稳定型骨折,复位欠佳,固定针数或深度不够等,故在适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术后护理:
1.术后用皮肤牵引或丁字形鞋维持患肢于旋转中立位,防止外旋。 2.术后2~3周可扶双拐部分负重,4~6周后完全负重。 3.骨折完全愈合后拔针,一般在半年左右。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饮食保健:
适宜饮食:
含钙食物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过程
- 第1步
⑴切口
- 第2步
n⑵凿开骨槽
- 第3步
⑶进针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