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应症

  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者。

,

  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适应人群

  1.4~5岁以内的病儿经手法复位失败者,或不适宜于非手术疗法的5~9岁病儿,均可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术。年龄大、病理改变重者需辅以其他手术。  2.髋臼、股骨头相称,但臼较浅,髋臼角在45°以内的病儿,可在切开复位的同时施行髋骨放置切骨术;如髋臼角大于45°,应施行髋臼成形术。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后

  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者。

  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

,

  1.4~5岁以内的病儿经手法复位失败者,或不适宜于非手术疗法的5~9岁病儿,均可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术。年龄大、病理改变重者需辅以其他手术。  2.髋臼、股骨头相称,但臼较浅,髋臼角在45°以内的病儿,可在切开复位的同时施行髋骨放置切骨术;如髋臼角大于45°,应施行髋臼成形术。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注意事项:

  15岁以上的病人不宜施行以上各种手术时,对严重畸形、关节不稳定、负重线不佳而引起髋关节或腰背部疼痛的病人,可考虑做改善负重线和稳定性手术。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

  1.术前须常规行病肢牵引,使股骨头从髋臼的后上方回到髋臼水平,这一步骤十分重要。牵引可使挛缩的肌肉松弛,一方面可使手术复位容易成功,并可防止术后再脱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股骨头复位后因受压而发生软骨面坏死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年龄较小的、脱位不重的病儿可用皮牵引;年龄较大的应采用胫骨粗隆牵引。一般牵引2~3周即可使股骨头下降到髋臼平面,经x线摄片证实后,适当减轻重量,维持股骨头在该平面1~2周,即可施行手术。

  2.若经过牵引,股骨头下降不明显,应检查是否由于股内收肌或臀肌挛缩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发症:

  成年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的病人;男性儿少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适宜施行骨盆旋转切骨、髋臼成形或加盖术者,可旅行骨盆内移切骨术(chiari手术)。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护理:

  术后用石膏托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后拆线,并去除外固定。4~6周后,拔出克氏针。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饮食保健:

  少做运动,保证安全。

手术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