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Ku抗体是由Mimori等于1981年报道的。他们发现一例全身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患者(Ku)的血清能与一种DNA结合蛋白发生沉淀反应。这种核蛋白称为Ku抗原,对胰蛋白酶敏感,但不被DNase和RNAse破坏;加热(37℃30min或56℃15min)和pH改变(pH≥10或<6)可使其抗原性丧失。Ku抗原的蛋白部分由p70和p80(分子量分别为70kD和80kD或66kD与86kD)两亚基构成异二聚体,非共价地结合到dsDNA末端、裂口和缺口(gaps and nicks)上,参与DNA断裂后的修复。Ku蛋白是DNA依赖蛋白激酶的DNA结合部分,催化RNA聚合酶Ⅱ及其他转录因子的磷酸化过程。Ku抗原广泛存在于人、小牛、兔组织中。凝胶过滤法测得粗提Ku抗原分子量为300kD,纯化Ku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查为173±21kD;电镜检查估算的分子量为160kD左右。人的抗Ku抗体与豚鼠、大鼠、小鼠细胞不发生反应。
抗淋巴细胞抗体中,冷反应IgM型抗体是细胞毒性的,而IgG型抗体则能够在体外改变淋巴细胞功能。抗淋巴细胞抗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免疫功能:①消除循环中靶淋巴细胞。②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从而改变其功能。③消除T抑制细胞的效应。④对产生T抑制细胞所必需的T细胞亚群发挥特异的细胞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