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脑病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也称之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几十年来,核黄疸一直是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的代名词。严格地说,核黄疸是解剖学名词,从病理解剖的角度,把肉眼看见脑组织染成黄色作为核黄疸的标准,从而反映胆红素侵犯脑组织(主要是神经核)。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胆红素所致的神经毒性的表现有轻有重,严重者可表现为核黄疸,轻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在脑干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则可发现异常表现。这些亚临床型的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大多是暂时的、可逆的,故也有称之为暂时性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
以热能缺乏为主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称营养不良性消瘦。营养不良性消瘦系由于长期摄食过少引起,突出的是长期能量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只能消耗自己身体组织供给能量,以维持最低的生命代谢所需。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一种多见于婴儿期的极度消瘦,又称婴儿萎缩症(infantile atrophy,inanition,athrepsia)。肌肉萎缩,精神萎靡,易疲乏。同时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给很多疾病,特别是婴幼儿肺炎和腹泻创造了发病的条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消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PEM。急性起病常伴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伴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约有3/4患儿伴有缺锌。
输尿管脱垂又称输尿管囊肿、输尿管膨出,指输尿管末端呈囊性向膀胱内膨出,膨出的外层为膀胱黏膜,中间为三角区浅肌层的薄层肌肉及胶原组织,内层为输尿管黏膜。输尿管囊肿可开口于膀胱内或异位开口于膀胱颈或更远端。
先天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Congenital Self-Healing langerhans Histiocytosis,CSLH)又名先天性自愈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Congenital self-healing reticulohistiocytosis)本病于1973年由Hashimoto和Pritzker报告,故又名Hashimoto-Pritzker病,呈自限性、良性经过,仅有皮损而无系统性损害;其皮肤损害特点和组织病理象,实际上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相似,免疫组化检查S-100蛋白,CDIa(OKT6)亦阳性,且超微检查也可见到Birbeck颗粒;因而有人将本病列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病谱中的最良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