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blastic leukaemia;CLL)是由于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扩增、积蓄浸润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恶性疾病。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以反复性、自限性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或无力,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为临床特征的疾病。根据其发作时血钾的改变,可将其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及正常血钾型三种类型。周期性正常血钾性麻痹(norm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作时血钾正常。
变性近视(degenerative myopia)又称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近视眼可分为生理性近视或称单纯性近视,屈光度一般不超过-6D屈光度,且进展缓慢,到20岁左右即可稳定,眼底改变较轻。如果轴性近视度数大于-6D屈光度,称为高度近视(excessive myopia),近视程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深,可高达20~35屈光度,文献上报道最高可达60屈光度。变性近视不同于一般的近视性屈光不正,除高度近视外,还具有以下特点:①视功能异常:视力不能完全矫正、光敏度降低、暗适应不良、视野改变和电生理异常。②伴有一系列并发症:眼球前后轴进行性延长,眼球后部扩大,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包括视盘周围萎缩后葡萄肿、色素增殖、灶性脉络膜萎缩、漆裂纹样、Fuchs斑、玻璃体变性、后脱离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其次有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患眼多伴有眼底退行性改变和视力障碍。
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SNPH)是发生在成人的一种慢性脑积水,脑室扩大但脑压正常[<1.8kPa(180mmH2O)]系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又称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病,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骨组织缺血,所以关于发病机制、血供受阻理论最易被人接受。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各种骨内、外致病因素引起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骨内血管网受压或流出静脉阻塞,造成局部血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组织缺血性坏死。病初可仅表现为单一主要血管受损,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残余循环血量不足以维持受损部位骨细胞正常供血需要时,骨髓组织将首先受损,随后出现骨细胞坏死。病理检查可见因缺乏细胞成分造成的骨陷窝内空虚现象。病变范围小者多能自发愈合,临床难以发现。反复的生理性修复活动,造成病变区骨组织硬化;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往往只有病灶周缘的坏死骨组织被新骨组织替代,而其他部位的坏死松质骨因新生骨组织覆盖,阻止了新生骨组织进一步长入替代修复的可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软骨下骨板及关节面塌陷。关节间隙狭窄,骨组织出现囊性变、硬化等典型的骨性关节炎改变,关节完全破坏。因此,治疗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促使局部血管再生,恢复正常循环防止关节面塌陷。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Ⅴ)又名脂肪和糖诱导的高脂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和高前β-脂蛋白血症、内源性和外源性高脂血症、热卡诱导的高脂血症。由于乳糜微粒和VLDLS增加所致的高脂蛋白血症,是高脂蛋白血症Ⅰ型和Ⅳ型的结合型。发病率低,多在成人发病。它被认为是Ⅳ型的亚型,且常和肥胖和(或)酗酒有关。如果外源性甘油三酯供给减少,就转变为Ⅳ型,遗传模式与Ⅳ型相似。